四川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中等专业铁路运输学校。
“中国标准”的中国高铁
在铁路人看来,中国高铁的问世绝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高铁取得的重大发展,凝结着几代人不懈努力。智能组装车间里,一部压力机正在把轴承以最原始的方法压入齿轮中央,实验结果表明,只有用这种方法,齿轮与轴承间的组合才更加可靠耐用。
中国创造的“标准”正成为世界追逐的新目标
齿轮箱内主动轮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修型,正等待着一位神秘人物操刀掌机。
这样的组装方式,稍有瑕疵整套零件就会报废,在自主研发开始的阶段,价值上百万的昂贵合金零部件随着实验失败付之一炬,所有人都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当年许多人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选择了离开,留下的人则继续摸索成功之路。2015年,随着第一个压制技术的齿轮箱成功下线,到现在3年的时间里,成品率达到了100%。
中国的高铁网络南北纵穿广州至哈尔滨,东西横贯上海至乌鲁木齐,最长可达2000公里,在海拔与温差的作用下,使国外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国外的制造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中国高铁的发展。
陆堰龙——戚墅堰所齿轮制造专家,由他制定的“中国标准”已经超过的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原来是叫仿制,现在我们不一样了,现在是自己定标准了,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看似平面的每个齿轮上其实都有属于它们的弧度,修型直接关乎着齿轮的咬合能力与磨损寿命,只有这些都达到了,齿轮箱才能保证240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齿轮表面要求达到微米级精度,而这样的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中国庞大的高铁运营网络带来了除了挑战还有机遇,2015年,搭载国产齿轮箱的“复兴号”问世,通过全部实验的同时,给世界高速列车制造提出了一个新标准“中国标准”。
就在2017年12月,由中车戚墅堰所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箱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的殊荣。从设计实验到零部件的冶炼加工制造,高铁的强劲势头伴随的是中国整体工业制造实力的提升。如今,“复兴号”采用的多项技术已经领跑世界舞台,中国工程师创造的“标准”正成为世界追逐的新目标。
文章标题:成都高铁学校了解的“中国标准”的中国高铁
本文地址:http://www.cdjnsk.com/xuexiaoxinwen/2865.html丨转载请注明出处